修身律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。“头顶三尺有神明,不畏人知畏己知”、“举头三尺有青天,人可欺天不可欺”、“其身正不令而行,身教重于言教”等名句,都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,所作所为,要止恶行善,修身律己。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,更是为政之基。对领导干部而言,只有严以律己,才能严以用权。也只有严以律己,才能真正做到“三实”。
严以律己,就是要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慎独慎微、勤于自省,遵守党纪国法,做到为政清廉。严以律己,才能做人立世,也才能干事创业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政治上讲忠诚,组织上讲纪律,行动上讲规矩。慎初、慎微、慎独、慎行,方可确保忠诚、干净、担当;常怀律己之心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修为政之德,才能筑牢思想防线,恪守法纪底线。
严以律己,贵在防微杜渐。“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”,不守纪律不讲规矩,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。党员干部要从小事、小节做起,从点滴抓起。小事忽视不得、含糊不得、放任不得。小节不保,大节难守。无论在“工作圈”、“生活圈”、“社交圈”,无论是在八小时以内,还是八小时以外,都要时刻检点自己、自觉约束自己、不断反省自己。
严以律己,重在知行合一。领导干部应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,决不能说一套,做一套,想一套,干一套。倘若只把“律己”当做口号、流于形式,难免出现台上台下“两个样”,所言所行“两张皮”的现象。因此,必须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贯彻于大小决策部署中,言必行,行必果。
严以律己,自律是基础,他律是保障。在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的同时,要不断筑牢法治防火墙,扎紧制度的“篱笆”,把权力关进笼子里。要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,做到有权不“任性”。要习惯于在法律约束下作决策,在制度笼子里办事情,严格按照法定职责、法定权限、法定程序,公开透明地履行职责。
严以律己不仅是自我的要求,更是领导干部庄严的承诺。我们党员干部只有严以律己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才能紧把关口、坚守底线,真正做到一尘不染、一身正气。通过学习和专题教育,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到“严以律己”:
一、律己要在思想上自觉。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“总开关”。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,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,而思想上的律己,是最根本的“洗脑”。党员干部要自觉地用先进文化和党的理想信念占领自己的思想高地,不让腐败思想和低级趣味有机可乘。只有思想上律己,才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考验。思想上严以律己,还要做到“三个敬畏”。一是敬畏法治。对法律的敬畏是实现法治的前提,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敬畏,是对社会文明的敬畏,也是对国家合法性存在价值的敬畏;二是敬畏群众。就是要强化群众观点,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;三是敬畏道德。就是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坚守道德底线,规范行为,做到“明大德、守公德”。
二、律己要在学习上自觉。要通过善于学习、勤于学习、重复学习,提高思想境界,加强道德修养。对个人的名誉、地位、利益等问题看得透,要想明白,摆正位,学会看清辨明各色各样的“诱饵”。党员干部如果放松学习,精神世界就会陷于低级趣味的泥沼,就难以抵挡物欲、权欲的诱惑和“糖衣炮弹”的进攻。
三、律己要在生活上自觉。在新时期,面对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多彩生活,不少党员干部在盲目追求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道路上,深深陷入拜金主义、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沼,逐步滑向腐败和堕落的深渊。党员干部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,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;要合法、合理、合情地处理好八小时以外的事情,时刻提醒自己抵制奢华,淡泊名利;要时刻警示自己依法行事,恪守本色,远离低俗。
四、律己要在工作上自觉。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上严以律己,爱岗敬业,忠于职守,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,做到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、精一行,决不能得过且过。除了要时时以党纪国法提醒自己,更要自觉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经常用心算好自由账、经济账、良心账、政治账,把自己的工作、生活和交往都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。
五、律己要在“四慎”上自觉。一是慎初。就是要把住第一次,守住第一关,与其等到最后“悔不当初”,不如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,律己从严。二是慎独。就是在别人看不见、听不到的时候,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。要守节不变,内心强大;要坚定不移,始终如一;要能受得住诱惑,耐得住寂寞;要做到台上、台下一个样,工作和业余时间一样,有监督和无监督一样。三是慎微。就是从小事做起,从小节开始注意,修身养德,防微杜渐。四是慎情。就是正确对待友情,善交益友、乐交诤友、不交损友,净化生活圈、社交圈和朋友圈,警惕“身边人”拉拢腐蚀,误入歧途。
严以律己,讲政治规矩,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我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,心存敬畏,手握戒尺,严格自律,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崇敬职责,服务师生,勤政廉洁,做好表率。